2022年过去了近一半,相信各位都已经看出来了,今年的主题就是难受。因为经济周期、奥密克戎、中美关系的叠加,再加上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很多人正在经历有生以来经济最差的一年。
一些车主朋友感受尤为直观,自二月以来,国际油价暴涨,95号汽油的价格从6块多一度涨到了接近十块钱,很多地方甚至破了十块钱,每箱油贵了一百多块。多年不见的涨价前去加油站排队的盛况再度重现。
有些正打算换车的车主这时候就想这油价不如还是换电车吧,结果电车也涨,主流电动汽车的价格二月以来纷纷上涨了几千到两万多不等,现在特斯拉Model3的排号单转手已经可以卖到一万二。
这当然是因为上游原材料的暴涨。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一季度国内镍、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分别为每吨19万元、52.5万元和42.1万元,同比上涨43.2%、54.4%和456%。
之前中我们聊过,现在全球正在兴起一次全面电气化的新能源革命,而我们国家在发电、输电、储能、终端应用整个全产业链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我们也并不是没有硬伤,问题正是出在上游原材料的控制权。
电能无论是在上游的电力调度环节,还是在下游终端应用环节都涉及到电池储能,特别是类似电动车这样的移动终端需要能量密度尽可能高的电池。
电池系统本质上就是一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充电的时候正极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在电池内部跑去与负极材料结合,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也跑去负极,达到电荷的平衡,放电的时候反过来。
因此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个带正电的离子有多重,比如说在老底子的铅酸蓄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里面,一摩尔的铅大约有6.02乘以10的23次方个铅原子,大约重207克,每个铅离子会带着两个电荷转移,也就是一摩尔铅对应到两摩尔电荷对应到53600毫安时的电量,把电量除以重量就得到了铅的比容量为259毫安时每克。
而锂的比容量高达3861毫安时每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锂电池风靡全球。
那镍和钴又是干什么的呢?
如果我们直接用锂作为正极,充电时它会转化为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放电时又会沉积到锂的表面,但这个沉积是不均匀的,会产生枝晶,枝晶过长就会折断不再参与反应,影响电池容量,甚至有可能刺破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引发爆炸,总之会降低电池能够安全有效循环的次数。
于是现在流行的锂电池都是在用一种电化学嵌入/脱嵌反应,正负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当中分别都有可以让锂离子嵌入的晶格,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后插入到负极材料的晶格中达成电荷转移,放电的时候就反过来。这样正负极的结构都会相对稳定。
负极材料现在一般是石墨,正极材料一般是某种能形成晶格结构的锂的金属化合物,那这些化合物当中别的元素当然也会影响锂电池的性能。
比如在目前市面上能量密度最高的三元锂电池当中,镍含量增加会增加电池的容量,但会使循环性能变差;钴的存在会减小阳离子混排,让电池的正极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电池寿命的提升,但含量过高会使容量降低;锰元素可以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这几种关键矿物除了锰我国可以基本自给之外,锂,镍,钴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90%和95%以上,这就是我国新能源战略最大的短板,如果不希望被人卡着脖子,就必须通过经略全球去掌握这些关键资源。
就以钴为例,我国占全球探明钴矿储量只有1%,而刚果占全球一半股储量。我国进口钴矿的50%以上也确实来自于刚果。原本刚果最大的几个钴矿的经营权,一度都被中资企业拿下了,但最近因为刚果政局的变动和某些外国干涉,这些经营权都正在失去或者处于危险当中。
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聊一下它的历史渊源。
刚果是一个非常魔幻的国家,即便在这个本来就很魔幻的世界它也是魔幻的代表。
它在建国之前是比利时的殖民地,最开始甚至没有混上比利时的正牌殖民地,而是在1885年沦为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所谓刚果自由邦。
那是一个科技变革的年代,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了汽车,1888年,英国人约翰邓普禄发明了橡胶充气轮胎,于是橡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利奥波德二世说白了就是在非洲中部划了一块地搞创业,主要做橡胶。
他有一种独特的管理方法,完不成任务就砍手砍脚,在他统治刚果的23年里,屠杀了1000万当地人,大约占当时刚果人口的一半。即便是在那个殖民帝国盛行的时代,他的这番操作也足以令友邦惊诧。
1904年,一个叫爱丽丝·哈里斯的英国传教士兼摄影师走进刚果,她被眼前成千上万人失去手脚的景象惊呆了,她拍摄了很多记录当地人生活的照片。
其中影响力最大是这张,画面中一个叫恩萨拉(Nsala)的刚果黑人盯着眼前一堆小小的手脚目光陷入了呆滞,这堆手脚原本属于他五岁的女儿。恩萨拉当天没有完成橡胶采集的指标,奴隶主考虑到他是一个重劳力,是有价值的资产,于是砍了他老婆和女儿的手脚作为惩罚。
大英帝国当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利用舆论插足刚果,瓜分利益的机会。
毕竟,刚果这片土地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除了橡胶,还有包括石油、铀、铜、钴、黄金这些战略资源。
1908年,在国际媒体轰炸和外国政府施压之下,比利时政府接手了这块相当于本土面积80倍的土地,并把橡胶利益分给了分属英美法比的四家公司,刚果好不容易才混成了正牌殖民地。
他们之所以接受殖民者的随意划拨,完全是因为打不过比利时人,怕被砍手砍脚。
直到1950年代,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刚果也出现了要求从比利时独立的呼声,带领刚果走向独立的领袖叫做帕特里斯·卢蒙巴,他经过与比利时当局艰苦的斗争和谈判,在1960年6月30日终于带领刚果完成了独立,成立了刚果共和国。
但遗憾的是,这个卢蒙巴在政治上比较年轻而简单,他是一个左翼青年,信奉马列的理想主义者。但当时刚果是个什么情况呢?
在比利时进入之前,刚果还处部落文明阶段,虽然历史上叫它“刚果王国”,但实际上,就是部落联盟推举的首领,它所面临的与近代工业文明的代差大到难以想象,对应到中国相当于大禹还没开始治水英国人的炮舰就开过来了。
在殖民地时期刚果本地人只被允许干一些低端工作,被牢牢地限制在高等教育和高级技术、高级管理岗位之外,导致到刚果独立的时候整个国家1500万人读过大学的人只有大概30个人,每年毕业的中学生只有100多个,整个教育,医疗,国防,治安,公务员体系,都是没有本地人的。
国家由几百个部落村寨组成,这些人效忠的是自己的部落和自己的酋长,而不是刚果这个统一的国家和所谓的总统。
而卢蒙巴也完全没有想清楚要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国家,相当于新手开局第一把就选择了地狱难度。
在独立之后,他作为开国国父,理论上的实权掌控者,却把总统职位让给了主要的敌对党派的领导人卡萨武布,他自己去当总理。而他所在的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当中作为第一大党只得到了23.4%的选票,形成了与另外11个大小党派共同执政的局面。
很显然,这是要完犊子的节奏。
在独立之后仅仅一个星期,刚果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包括卡萨武布总统在内的敌对势力纷纷揭竿而起,而这时候一个狠人出场了。
他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男人,豹纹总统,约瑟夫·德西雷·蒙博托。
蒙博托早年在天主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因为偷跑出去跟女孩儿约会触怒了学校的牧师,被派去比属刚果军队服役7年,做到了军士长,也就是当时本地人被允许担任的最高军职。
退伍之后,他依靠早年打下的优秀的法语读写基础成为了当时刚果屈指可数的本地人记者之一。他还酷爱读书,喜欢政治家的著作,特别钟爱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对《君主论》倒背如流。
这些履历放到现在的中国你可能觉得这是什么牛马,但是在1960年的刚果,蒙博托毫无疑问是在军事斗争、舆论宣传、政治思想各方面全能型的顶级人才,六边形战士。
他在观察到比利时殖民统治难以维持,刚果独立不可避免之后,果断加入了卢蒙巴创立的民族运动党,成为了卢蒙巴的亲信好友兼左膀右臂。
在卢蒙巴与比利时当局谈判期间,他本人一度被捕,于是蒙博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代表民族运动党与比利时当局谈判的那个人,这给他提供了与外部势力建立关系的机会。
紧接着在刚果建国后的叛乱中,由于跟随卢蒙巴的比利时军官被赶走,蒙博托又接管了军队,这一下又成为了掌握枪杆子的那个人。
叛乱爆发两个月后,蒙博托在CIA的策划下,突然反水,逮捕并软禁了卢蒙巴,不久后卢蒙巴惨遭杀害。蒙博托暂时把政权交给了卡萨武布,自己担任军队总司令。
到了1965年,蒙博托认为时机成熟了,再次通过政变推翻了卡萨武布,自己担任总统,开始了他长达31年的独裁统治,在此过程当中,他把相当于刚果GDP三分之一的产业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在刚果有近一半国民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他为自己聚敛了50亿到200亿美元的财富,这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在某个时间段是世界首富。
他之所以能在政治斗争当中胜出并且维持那么久的统治,不得不说他确实更懂刚果,更接地气。
他有胡萝卜加大棒强权铁腕的一面,对政敌会他丧心病狂地在几千人的大会上举办处决仪式。对亲信他又显得如此地难以琢磨,前一天还在慷慨地跟你分享贪污的财富,第二天就会不由分说把你丢进监狱,过半年又把你捞出来继续担任要职,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有独特的凝聚人心的方法。
利用刚果人对于欧洲殖民者的刻骨仇恨,蒙博托发起了刚果非洲化运动。
他把自己当年政变的操作包装成了一次,驱逐欧洲鬼子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被他害死的前领导卢蒙巴定义成了亲密的战友,民族英雄,把国名改成了扎伊尔,把刚果河改成了扎伊尔河,把国歌改成了扎伊尔之歌,把所有欧洲名字的城市换成了当地名字,比如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改成了金沙萨,并且禁止刚果人取欧洲名字……
最绝的是他把自己的名字也从约瑟夫蒙博托改成了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格崩杜·瓦·扎·班加,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勇士、坚韧和不屈的化身、永不言败、从火焰中走出、从一场征服走向另一场征服。
他对他个人的崇拜搞成了一种宗教而他是这个宗教里面的神,国会开会基本上成为了宗教仪式,在众人的吟唱声中,他举着象征神权的法杖,戴着标志性的豹纹帽子频频点头。
我查资料看到这样的纪录片有一种穿越到魔兽世界里面看古尔丹的感觉,这激发了我收集装备的冲动,我已经让在刚果的朋友回国的时候帮忙带一顶蒙博托style的豹纹帽。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还真的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在当地人眼中的神力,也就是因为他在冷战当中坚定地担当美国在非洲反共的桥头堡,获取了来自西方的军事支持,由美国和比利时退伍军人组成的雇佣兵部队特别是他们的空军,是蒙博托碾压政敌最强大的武器。
但是到了90年代,事情起了变化,主要是苏联解体了,美国失去了无条件支持蒙博托的动力,开始试图把选举政治引入刚果,培植新的代理人,这给了刚果别的势力推翻他的机会,这时候另一个狠人出场了。
他就是刚果第三任总统,洛朗·卡比拉,通常被称为老卡比拉,因为他的儿子后来也当了总统。
老卡比拉早年跟随刚果开国国父卢蒙巴,在蒙博托叛乱之中曾带领军队与之战斗,奈何打不过西方雇佣兵,不得已转进到热带雨林打游击,一打就是三十多年。
在领导游击战争期间,他为了筹措军费无所不用其极,干过走私,偷猎过大象,开过妓院,做过绑票。
最出名的一把是他的手下突袭了英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黑猩猩研究权威、动物世界常驻嘉宾珍妮古德尔博士的研究基地,绑架了她了四个学生,成功勒索了几百万美元的赎金。珍妮古德尔因为跑得快才没有被绑。
他的老同事切格瓦拉评价他是唯一拥有“真正的群众领袖品质”刚果革命领导人,但是缺乏革命的严肃性。
在蒙博托失去了美国支持之后,他的下台就进入了倒计时。
在1996年底,老卡比拉联合卢旺达掌权者卡加梅和乌干达总统穆塞尼翁,发动了讨伐蒙博托的战争,史称第一次刚果战争,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仅仅半年,联军如砍瓜切菜一般长驱直入,拿下了首都金沙萨,蒙博托被迫流亡不久病死。
1997年5月29日,老卡比拉宣誓就职刚果总统。
但是他并没有给刚果带来和平,一年之后,刚果又爆发了内战,起因是老卡比拉试图清洗国内的卢旺达和乌干达势力,引发了卡加梅的反弹。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卢旺达刚刚经历了国内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大屠杀,卡加梅好不容易带兵战胜了胡图族武装恢复了国内稳定,但是蒙博托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在那儿支持刚果境内的胡图族叛军屠杀图西族,还时不时袭扰卢旺达边境。
卡加梅之所以支持老卡比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清除在刚果境内的胡图族叛军,但是老卡比拉为了赶走卡加梅,非但不打击胡图族势力还跟他们结盟,卡加梅感觉你在跟我搞笑呢?我出钱出人出武器结果你跟我来个回首掏?
战争最开始主要是卢旺达和乌干达联合刚果境内的图西族势力在打老卡比拉领导的政府军。本来老卡比拉肯定是白给的,但是不要忘了,他家有矿啊。
老卡比拉以国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筹码邀请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这些邻国进来助战,邻国和他们背后的大国势力一看哇有红利,我要来掺一脚,导致这场战争逐渐扩大化,最终形成了9国20多个武装力量在刚果乱战的局面,史称非洲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菜鸡互啄,大家都没有什么重火力主要是游击队互相袭扰,白天你给我搂几梭子,晚上我就给你埋几个地雷,并且普遍军纪败坏各种奸淫掳掠。
结果军队伤亡不大,却造成了近600万平民伤亡,平民死伤规模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当,还顺便打崩了好几个国家的经济,战后几年津巴布韦的货币成为了废纸,出现了500亿面值的纸币。整个非洲中部乱成一锅粥了。
不过不久之后,局面出现了意外的转机。
2001年1月16日(口误),老卡比拉在一次代号0号水牛的刺杀行动当中,被自己一手带大的童子军保镖杀害,当天老卡比拉的军事顾问也是刚果政府军的二把手埃迪·卡彭德上校发表电视演讲稳定军心,并立即从前线战场召回了老卡比拉的长子约瑟夫卡比拉继承总统和总司令大位。刚果第四任总统,后来连续掌权18年的小卡比拉正式登场。
在历史上,很多著名二世祖都是废柴中的废柴,但小卡比拉还真不是。他也是个狠人。
小卡比拉出身于1971年,也就是他老爸在打游击的时期。老卡比拉从一开始就把他当继承人培养,打仗喜欢带着他,使得他从小非常习惯枪林弹雨的军旅生活。
青年时期,他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上学,在卢旺达接受军事训练,而这三个国家都是非洲军事强国,这跟他们在训练和武器装备方面深度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
1998年2月,小卡比拉干脆来到了北京海淀五环边的解放军国防大学,向正版的解放军学习高级指挥军官课程。半年之后,刚果内战开打,小卡比拉跟老师请假,回国平叛。
某种意义上讲,小卡比拉在刚果内战的战绩算是国防大学一个学期的期末大作业。
2001年1月被召回继承大位之后,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刺杀总统,叛国的罪名将包括埃迪·卡彭德上校在内的大约一百名军政高官判处死刑或终身监禁。
这一判决由于完全找不到任何证据支撑,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小卡比拉借机将对他执政构成威胁的前朝旧臣铲完了再除,为他后来乾纲独断打下了基础,埃迪·卡彭德上校在法官宣读死刑宣判的时候流下了一滴眼泪,他在想我把这个祖宗请回来干什么?
两年之后,小卡比拉领导政府军稳住了局面,与外国势力形成了谁也吃不掉谁的状态,然后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调停之下与卡加梅等人达成了和解,结束了非洲世界大战。
但各国仍然透过扶持刚果内部派系或武装团体的方式,由代理人来瓜分矿产利益,这是刚果内战结束的后遗症。
不过总的来说,小卡比拉当政的十八年,是刚果大体上维持稳定发展的十八年,是刚果的黄金时代。
GDP从2001年的74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468亿美元,增长了6倍,人均GDP从150美元增长到560美元,人均预期寿命从不到51年增长到60年,年轻人的文盲率直降到了15%,货币币值长期稳定,基础设施和矿产工业高速发展。
虽然刚果依旧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刚果的某些边境地区依旧是世界上最乱的地区,但我们不得不说,小卡比拉已经非常厉害了。这个世界就是那么残酷,有些国家在维护世界霸权,有些国家在追求民族复兴,而有些国家即便经历了十几年的黄金时代也仅仅是维持住没有被开除人籍。
小卡比拉最关键的一步棋是他在2008年跟中国签订的世纪大单,中国承诺在刚果的基础设施和矿产工业当中分别投资30亿美元,帮助刚果修建3200公里公路,31家医院、145个医疗中心,两所大学,以及5000套政府住房,而这些钱的本金和收益将由刚果后续的矿产销售来偿付。
这个大单即便只算它的账面数字,也相当于当时刚果GDP的三分之一。在2021年刚果向中国的出口超过52亿美元,贸易顺差将近40亿美元,对照它500亿美元的GDP来看,很显然跟中国的合作是它最大的经济驱动力。
借着这股东风,同样也借着08年金融危机和12年欧债危机,欧美矿业公司纷纷陷入财务困境的机会,中资企业逆势扩张,大举收购欧美巨头在刚果控制的矿产资源。
2012年中国五矿全资收购加拿大Anvil公司;
2013年金川国际收购了南非的Metorex公司;
2014年紫金矿业收购了刚果Commus公司;
2015年,华刚矿业以67亿美元投资了SICOMINES项目,钴储量53.7万吨,大约是全中国钴矿储量的六倍。
同年,金川集团投资了8座铜钴矿,储量45万吨。
随着收购的矿产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在刚果的矿业版图中迅速崛起。
而最为标志性的事件,是腾科丰谷鲁美矿简称TFM的易手。
2012年,美国铜矿巨头自由港( Freeport-McMoRan )当时手持刚果南部最重要的钴矿 TFM 的大量股权,可是它却转头花了200 亿美元收购了两家石油天然气公司。
结果不久之后,油价暴跌,自由港债台高筑,最终洛阳钼业在2016年以26.5亿美元的价格拿到了TFM 56% 的股权。
当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美国自由港集团有一个加拿大合作伙伴,叫伦丁矿业公司(Lundin Mining),拥有购买前者股份的优先权。
如果伦丁矿业出手,洛阳钼业就没戏了。
再加上TFM钴矿是在美国的关键战略资源名录上面的,自由港又是美国公司,直接收购很可能会触发审查程序。
怎么办呢?
只能倒一手了。
实际的操作是,一家位于上海的私募股权公司“渤海华美(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BHR)先去收购了伦丁矿业,伦丁就成为了渤海华美的子公司。然后,洛阳钼业再买下渤海华美,这样渤海华美就成了洛阳钼业的子公司。
伦丁也就成了洛阳钼业子公司的子公司,也就是“孙公司”。
这个扮演二传手的渤海华美的三位美国董事非常值得关注,他们分别是戴文·阿契尔——一个美国商人,最近因为诈骗罪被判刑了,詹姆斯·巴尔杰——前马萨诸塞州参议院主席的儿子以及亨特拜登,他老爹也就是拜振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现在的美国总统。
现在我们去企查查还能查到拜登儿子的持股记录。
2020年,洛阳钼业又以5.5亿美元收购了自由港另一个铜钴矿桑基富矿 95% 的股份。
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桑基富矿大概有310 万吨的钴矿石储量——这还是没有完全探明的状态,是一座难得的富矿。
截至2021年12月,在刚果的19座钴矿场中,有15座是由中国公司运营或者持股的。
单单是洛阳钼业投资扩产后的腾科丰谷鲁美矿的钴产量就将达到4万吨一年。
对比来看,美国去年的全国钴产量也只有600吨。
也就是纵观小卡比拉时代,中美在刚果钴矿上的争夺,以洛阳钼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取得了完胜。
但是不得不说,现在这个局势呢,有被翻盘的风险。
2019年,由于长期被国内反对派和美国联手施压,小卡比拉自愿退出竞选,他所在的党也没有推出候选人,反对党领导人菲利克斯·齐赛克迪上台。
齐赛克迪总统是不是一个狠人暂时还看不出来,到目前为止刚果的这一次换届还没有出现重大流血冲突,这在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刚果人民感到高兴。
但是齐赛克迪总统的爸爸老齐赛克迪还是比较狠的,他在1961年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刚果人。
在1960年的叛乱当中,他也跟蒙博托一样,从卢蒙巴的阵营当中反水,后来在卡萨武布政府当过国家法律与行政学院院长。
然而在1965蒙博托第二次政变当中,他又从卡萨武布阵营反水,当了蒙博托的司法部长,那些当众处决前政府高官的文件就是他签发的。
到了1980年代,他又从蒙博托阵营反水,成立了刚果当时的第一个反对党,从那之后就长期站在亲西方的立场上当最大的反对党领袖,在90年代美国逼蒙博托搞多党民主那阵子还三次当过刚果总理。
2017年老齐赛克迪在布鲁塞尔去世,小齐赛克迪接手了老爸的反对党领袖的位置。
他上台之后,立刻开始炒作所谓小卡比拉任期内向中国企业贱卖矿产的行为,BBC和彭博社都配合进行了专题报道。他在美国财政部的支持下开始了对卡比拉的司法调查,还在美国放话要把美国非洲司令部驻地从德国斯图加特迁往非洲之后,第一个跳出来邀请进驻。
2021年4月,齐塞克迪总统成功地把矿业部长替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至此完成了对卡比拉任内所有政府部长的替换。
2021年5月,齐塞克迪在视察矿区时突然宣布要重新审查那份给刚果带来巨大利益的世纪合同。
两个月后,美国通过国际开发署向刚果提供了16亿美元的战略援助。
到了2021年年底,刚果东部矿产资源最多的三个省份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和公民的绑架袭击事件,逼得中国大使馆发出安全警告要求中国公民撤离。
而在今年的三月八号,刚果本地法院发布裁决,暂停了洛阳钼业对于腾科丰谷鲁美矿的经营权。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说中国在刚果的矿产权益正处于危险当中。
中国这边对于新能源产业是有长期稳定的布局的。
从大约2007年我国把发展电动车产业定为国家战略开始,不仅国内推出大量刺激政策,在上游原材料控制权的争夺上也是步步为营,从中企拿下刚果的钴矿,到青山控股拿下印尼的镍矿,到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拿下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锂矿,背后都离不开国家资本的鼎力支持。
而美国这边依靠西海岸科技资本的民主党支持电动车,而依靠传统能源集团的共和党不搞电动车,导致它的电动车产业政策随着政党轮替不停地摇摆。再加上在冷战之后美国对非洲的重视明显不够,对于蒙博托这类人的支持力度大大降低,这使得非洲居然混到了20年总体上和平发展的时期,但这也导致了美国在刚果这些国家的失败。
但是最近几年,事情明显起了变化。
懂王对非洲的政策大家可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有次公开说非洲国家都是粪坑国家,引发全体非盟成员国在联大集体抗议。但他其实还是做了实事的,在他任内美国对非政策完成了根本上的转向。
2017年12月,在懂王上台之后发布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里面,把中国明确定义为了“战略竞争者”,并且从根本上确立了在非洲与中国展开地缘政治竞争的战略选择。也就是说美国对非洲政策本质上不是对非洲,而是在非洲这块场地上怎么对抗中国。
在2020年8月31日的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领导人峰会上,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史蒂芬·比根针对相关政策,做了一个在我看来最通俗易懂的解释,美国的对华战略就是要在所有领域都将中国“推回”,所谓push back战略。
中国在发展高科技,要推回。中国在亚太搞自贸区,要推回。那既然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在扩张,那自然也是要推回的。推,都可以推。
具体来说在非洲的推回战略包括,政治上的提醒,也就是在所有的场合所有的渠道高强度复读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套说法,把2006年之后已经在搞的宣传动作进一步加码。
在经济上提供替代方案跟中国竞争,不过这个好像卡住了,暂时提供不出来。还有就是在军事领域阻止中国跟非洲国家进行任何军事合作。
而拜登政府基本上沿袭了懂王的非洲战略。
中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方面,相对美国有碾压性的优势,因为非洲需要的基建,需要工业化,需要人帮忙开发和买进它的矿产资源,这就需要用到这些资源的重工业,这些东西美国自己都没有,他要帮非洲造个桥还要请中国的建筑公司。
也就是说,如果非洲国家的领导层是站在本国的长期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话,不管谁上台都应该跟中国搞好关系。
但难受的就是,这个从本国的长期利益出发,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于大部分非洲国家是很高的门槛。因为他们内部的民族结构太复杂,欧洲人画的那个国境线把很多水火不容的部族都划到一起了,很多国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民族国家的构建。
每个总统上台不管你有什么情怀,都得先考虑自己部族、自己身边人的利益,不然你连基本盘的没有,就像那个蒙博托一样直接就白给了。
而且非洲国家从情报上,军事上,舆论管控上,意识形态上都太过脆弱,美国要发展非洲很难,但是它搞破坏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很大。美国在非洲有20个基地6000驻军,而我们只有一个基地400驻军。
美国这套全球治理的体系是从当年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体系基础上迭代而来的,最开始是直接抢,抢得差不多了慢慢变成奴役掠夺当地人,当地人死得差不多了就进口一些外地人过来接着奴役掠夺。
后来它的殖民帝国扩张到了原本政治体系比较成熟的地区,于是就开发出了培植当地代理人的包税人制度,进一步演变成独占当地市场的帝国特惠制。
但是他们逐渐发现,各大殖民帝国分割全球的局面很不稳定,容易打起来。
于是就进一步的迭代呗,在70年代之后建立的石油美元体系是最新一个大的版本,平心而论确实比之前有很大的进步,在这个体系里面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全球自由贸易赚钱,而中国是这个体系建立以来最大的受益方之一。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他之所以愿意维持这套自由贸易体系,还是因为在自由贸易的冰山一角之下,它有另外一套更大的基于金融,科技,文化,军事的价值链控制体系。
首先是产业链方面,它在拥有全球货币的铸币权之后,自然就拥有了最强的消费能力、研发能力和投资能力,它就可以利用它的国内市场、它所控制的供应链体系和资本市场作为筹码只对特定的国家特定的产业开放,这使得它一定程度上拥有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兴衰的能力。
这个事情我们最近几年感受特别真切,比如华为,比如中概股,比如苹果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都被要求去越南开厂。
第二层是在政治方面,除了一些统战价值特别高的国家之外,它都要求对方采纳西方式的多党选举政治模式,而且一定会附带要求对方开放媒体文化市场,你光搞选举不开放媒体市场是不行的,比如新加坡就整天被黑出翔。
为什么呢?
因为选举本质上是营销战役嘛,它控制着世界上最强的媒体,最强的流行文化,一旦选举政治和开放媒体这套套餐打出来了,它就可以兵不血刃控制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让跟他合作的势力上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美国在非洲搞的就是这一套,奈何非洲当地精英之前被坑得太惨了,而非洲老百姓之前那个消费水平,说实在的除了英超等少数特别接地气的产品之外,还没有到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那个阶段,所以非洲人对于这一套的免疫力特别强。但是之后他们消费能力发展起来了就不一定了。
当然最底层的支撑还是靠着美国在全球各地的三百多个军事基地,11个航母编队,遍布各国的情报网络,它可以对那些不守规矩的势力施压或者惩罚。说白了底层逻辑还是没变,还是殖民时代的强权逻辑。
它这套体系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从国内来说,虽然我觉得从单个国家来看它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了。
但是没关系,凭借这套帝国体系,直到现在它还是世界上科技文化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大国,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能保持;从国际上来说,他这套体系是无远弗届的,并且世界上绝大多数有能力的国家,对于这套国际利益分配规则整体上是满意的,以至于每当有人出来挑战这个体系的时候一般都会被群起而攻之。
之所以美国冷战之后在非洲玩得比较文明,还是因为它觉得它能赢,再加上它感觉在非洲赢不赢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但是当它发现它想多了之后,竞争的局面必定会回到冷战时期那种比较直给的状态,像蒙博托这种人必然又会被扶植起来,各国的政变内战又会频繁起来,这就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挑战。
好在我们在非洲,也不是博弈不了。那几个用我们的武器接受我们的指导的军队,都是非洲小霸王好嘛。我们要建军事基地也不是不能建,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我们自己在公海造几个岛也可以。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最近几年为什么那么难受,有一些问题比如疫情,美元周期这些其实是短期的,真正长期的危机在我看来还真就是中美关系,也就是中国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里面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看来本来我们是新罗马的一个比较不听话的边缘行省,它要通过接触政策去教化它,现在我们变成迦太基了。
但事已至此,我们再假装自己是新罗马帝国的行省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建立自己主导的体系才是化危为机的出路。
大家也能看到,这几年最勃勃生机的行业是哪些?
是芯片,是新材料,这些科技供应链上的核心节点;是AI,是新能源,是元宇宙,是我们处于领先或者并跑地位的新兴产业;是出海,是去东南亚,去非洲,是跟着中国的地缘政治扩张出去开疆拓土,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技术,信息和贸易体系。
把这些关键点拿下来是我们以及未来几代人的机会和责任。
另外,以前我们的很多操作习惯很多心态认知是作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的而不是帝国中心的,这个我觉得很多方面可能得调整,就比如说没事去禁版号限制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就非常行省了,我们作为比较独立的行省,想要隔绝一些帝国中心产生的新事物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但是如果转变心态把我们自己当中心的话,在文化产业上我们一定是要输出的,一定是要让非洲的人都接受我们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间接受我们对世界的安排的。
所以随着我们越来越自信,在文化产业越来越开放是必然的的选择。我们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唯一的第一优先级考虑就应该是如何统治世界,别的东西都再说。
还有就是,我们是不可能靠美军在非洲维持秩序,然后我们在那儿做生意的,美军是绝对不会帮我们打击恐怖分子的,它还会扶植恐怖分子来打击我们,这是必然的。
所以具体怎么操作可以进一步讨论,但中国必定要建立维护当地基本秩序的能力,至少不能让跟我们合作的人随随便便死于非命,不能让人随便毁约随便绑架中国人。
以前我们关起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但新能源产业链的攻防态势足以说明,今天这个逻辑已经变了。
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才是保卫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和你我现代生活的唯一希望。